在收藏界,收藏各種錢幣一直是一種潮流,其中有一部分人格外喜愛收藏開國紀念幣,開國紀念幣一聽就是一種很有紀念價值的錢幣,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身份是1911年12月29日經辛亥革命后,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,民國成立時鼓鑄的紀念幣,可謂是一種觀念上的開國紀念幣,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忽略的里程碑。
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,清帝退位,中華民國成立,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,銅幣當時面值以當十、當二十為主,當五十面值的相當少見,非常珍貴。
今,得晟文化經客戶來訪征集到一枚民國開國紀念幣,特來分享。
此枚錢幣為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雙旗幣十文,直徑為2.9cm。錢幣正面珠圈內左為十八星旗、右為五色旗,兩面國旗相互交叉,上系結帶,飄逸灑脫;珠圈外上環鑄有“中華民國”四字,下環鑄有“開國紀念幣”字樣。錢幣背面珠圈內中央豎寫“十文”,兩側有禾穗、連葉紋環繞,紋飾考究,寓意美好,設計感強烈,新穎獨特,線條優雅,紋路清晰,分毫可見,工藝極其精湛;珠圈外鑄有英文,錢文清晰,字體深邃。
民國后期銅元主要指民國二十五年(1936)至民國三十八年(1949)。民國中期后幾年,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,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。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,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。發行的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。解放前夕,貴州、綏遠還發行了地方銅元,但只是曇花一現。至此,銅元走完了其短暫的歷程,逐漸退出流通領域。雖說民國時期的錢幣版本較多,但能夠收藏到這種反面鐫刻有“十文”楷體字、正面印制著“中華民國”雙面旗幟的全真紀念幣,也在當今的藏品市場中并不多見。
1911年辛亥革新勝利后,清帝退位,中華民國成立。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個重要品類,甚至可以說是民國錢幣的主體品種。此枚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雙旗十文便是在民國時期流通使用的錢幣,它的出現讓人們的交易隨之變得便利起來。藏品飽經歲月洗禮,輾轉流傳至今品相保存得很不錯,字體深邃挺拔,紋飾自然美觀,紋路清晰可見,線條優雅大方。其幣面色澤自然,有一層淡淡的歲月痕跡,有著非常明顯的歷史過渡性特征,其價值難以言喻,具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。